华联学院


偏执的心理意义

发布日期: [2014/10/10] 点击数:1551

 

经常看到一种新闻,就是因为双方都较劲,而僵持在一个地方,比如上车是否必须让座,不让座就会发生悲剧,父母对孩子严加管教,认为孩子不能遵从自己的应该时,就痛打孩子等等。

这是一些让人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,充满惋惜的新闻,比如在河南发生的悲剧,一个座位对那个上车后的大爷意味着什么呢?js99990金沙可以一起还原一下当时大爷的心理历程,在大爷心目中有一个标准可能是:年轻人应该为老年人让座。但他恰巧碰上了一个坚定不让座的轴小伙,这个小伙子或许内心坚持的声音是:js99990金沙也挺累,这是js99990金沙的座位,就不给你。这是个即使挨打也要抗衡下去的小伙子。于是老大爷的内心处于高度愤怒与失望的情绪之中,直至倒地猝死。在那时那刻,这两个人通俗地说就是当碰到这个问题时都轴在一起了,但也可以说两个人都刹那间退行到孩子阶段,偏执到了一个内心无法逾越的位置上了。

看到这里,js99990金沙想说说偏执的意义,在克莱因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描述中,在婴儿发展前期,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是非好即坏,非黑即白的空间,妈妈在的时候就是好乳房,世界都是美好的,妈妈消失了,好乳房没了,婴儿内心是黑压压一片。于是在婴儿世界里,他的内心在两个极端中摇摆,即天堂与地狱两个极限。

这个感觉就像是js99990金沙遇到了恐惧的怪兽,大脑已无法平静地思考,当内心没有挪动空间时,js99990金沙仿佛只有执着这一条路,就像文章开头举的例子。

在婴儿后续内心发展中,当他能感到母亲这个客体是稳定存在时,才可以将母亲内化到自己的心里,即使妈妈不在,他的心里依然有个好妈妈的存在,当遇到问题时,他的内心好妈妈可以安慰他,关爱他。面对母亲的不在场,他可以接受这个现实,也就是他的世界不再是唯一,更不是除了天堂即是地狱的存在。

但在js99990金沙哺育孩子的家庭中如果没有给孩子提供这个稳定环境,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,就会在心里固着在这里,譬如你会看到有的人应该格外的多,比如在他心目中谁都对不起他,和他在一起,你只能是那个被挑剔的,并且无论如何做他都不满意。通常和这样的人在一起,你会感到越来越没自信,因为你在他眼里仿佛是个废物。他的标准听起来都对,但他无法面对自己有任何瑕疵,他只能把所有内心无法承受的懒惰罪恶投射到对方身上,让对方成为那个不好的代言人。唯有这样,他才能保持很好状态地生活下去。因为在他心里好与坏是如此的极端,他的内心无法承受自己有坏、偷懒、占便宜这一部分,他的内心只希望保有妈妈在的时候他是美好的这一种结果,而不得不将所有地狱的东西赶出去,赶到九霄云外的他人身上,他才可以暂时得到休息,让自己高兴一些。

还有一种状态, 或者说这是一种,一个经过伪装后的假自体,譬如一种绝对化观点会告诉你:只有他是正经的,别人都有问题时,看上去道貌岸然,但你仔细琢磨他传达的味道和感觉时,就会寻踪觅源地发现他的脆弱之心。

这是一种偏执分裂位相的内心过程,但js99990金沙也能感到这种状态时人内心的挣扎,就如同玻璃心,时刻保持一种好的状态:js99990金沙是好的,js99990金沙是完美的,不要动,不要动,只要有风吹草动,js99990金沙的内心就要崩塌掉了。这也可以解读为自恋的包装与内核。

从这层层包裹的壳子里跳出来,极为艰难,因为应该能让js99990金沙安全,稳定,优于他人令js99990金沙自恋满足。绝对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体的安定,但也隔离掉了人生中的诸多可能性。

在js99990金沙内心觉得别人必须、应该的时候,或许可以慢一点,看看究竟是事情的要求还是自己内心欲望在呐喊。

私立华联会计系
ICP:粤ICP备05008887号 js99990金沙-网络中心提供技术支持
@心理健康咨询中心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